畅享游戏,快乐生活!

当前位置:首页  → 资讯  → 《索尼》是时候打破复仇主题的陈旧套路了

《索尼》是时候打破复仇主题的陈旧套路了

来源:小米儿Sunny 更新:2025-10-04

索尼独占游戏的叙事公式化:是创新的缺失还是深度的追求?

在索尼最新的独占游戏《羊蹄山之魂》发布后,外媒IGN的高级编辑Simon Cardy对PlayStation第一方游戏的叙事方式提出了质疑。他直言不讳地表示,这些游戏的叙事似乎陷入了“公式化”的困境,令他感到厌倦:“我如今有点厌倦每一款PlayStation游戏都在讲同样的故事。”

Cardy指出,索尼的问题不仅在于其大作普遍采用第三人称、电影化的叙事风格,更在于旗下工作室似乎过于沉迷于探讨相似的主题:悲伤与复仇。尽管这些游戏在制作上都极为精良,但同样的故事线让人倍感乏味,令人怀念PlayStation曾经更多元、更“有趣”的时代。

以《羊蹄山之魂》为例,尽管其战斗设计爽快,探索过程充满惊喜,但游戏的剧情却让人产生强烈的似曾相识感:主角踏上了一条血与泪交织的复仇之旅,誓言为双亲复仇。这种故事情节不仅与今年的《刺客信条:影》相似,更是PlayStation近年来的标志性套路,复仇与悲痛交织的主题似乎成了游戏的“标配”。

Cardy认为,2020年的《最后生还者2》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,而早在2013年发行的初代作品就已深刻描绘了乔尔如何面对女儿的离世之痛。这些作品无疑为PlayStation对“悲伤”主题的长期痴迷奠定了基础。之后,《战神:诸神黄昏》聚焦于母子和父子的离别与愤怒;而《漫威蜘蛛侠》系列则不断让彼得·帕克和迈尔斯直面因父母缺席而产生的心魔。《死亡搁浅2》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方作品,但同样沉浸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痛苦羁绊中。

这些游戏在角色刻画上各具特色,玩法也各不相同。然而,将它们放在一起分析,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故事几乎都在诉说同一件事情——家庭的失落与悲伤。虽然成熟的主题在游戏中有其一席之地,但如今的作品似乎越来越像是开发者们反复向玩家灌输同样的观念,缺乏新意。

Cardy希望未来的PlayStation独占作品能够从更为多元的过去汲取灵感。即使要探讨“沉重”的主题,也能像《旺达与巨像》那样,用独特的方式传达悲伤,而不是让每款作品都像是套上了不同外壳的同一个故事。

此篇IGN的文章在玩家社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议。一些玩家认为作者列举的角色故事截然不同,认为文章只是刻意吐槽;也有人直言,IGN所称的“公式化叙事”不过是媒体的无端指责。更有玩家表示:“悲伤与复仇自希腊神话和莎士比亚以来就是创作模板,这简直是2025年最愚蠢的一篇文章。”

玩家使用体验

我们qianduan的小编也通过渠道找到一批高付费玩家对游戏进行讨论,以下是他们对这个《索尼》是时候打破复仇主题的陈旧套路了的建议和评价:

“我觉得游戏的战斗系统非常流畅,打击感十足,但剧情真的是让我有点失望,感觉每次都在追寻同样的复仇主题,没什么新意。”——游戏探险者Z

“作为一个老玩家,我喜欢这种沉重的故事情节,虽然有点公式化,但它们能让我产生共鸣。不过,我希望未来的作品能尝试更多样的故事。”——复仇者小分队

“我觉得这些游戏的角色刻画都很精彩,但剧情确实有些单一。希望索尼能在未来的作品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!”——游戏狂热者Luna

“IGN的评论让我想了很多,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,但确实感觉最近的游戏在叙事上有些疲乏。我期待看到更多不同风格的故事。”——玩家小白

《索尼》运营数据

  • 新增玩家数:1200
  • 日活跃用户数(DAU):8500
  • 付费玩家数:3000
  • 总充值金额:150000元
  • ARPU(每用户平均收入):17.65元
  • ARPPU(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):50元
  • 留存率:75%

热门文章

推荐专题

更多>>

推荐